仲富蘭 華東師範大學 教授、博導
12月3日(13:15—15:15)
圖文意昂2400人報告廳

仲富蘭簡介🦨👮🏽♀️:男👨🏽🎨,漢族,上海市人,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教授、博導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。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俗文化學、民俗傳播學🧛🏻,是中國民俗文化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。曾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臺副總監✊🏽、高級記者👮🏽♀️🔩,《新聞午報》主筆🪱💊。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教授、博士生導師👨🏿🎨🧑🏿🎨。主要社會兼職為上海市社聯委員、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🫅🏻、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顧問♚、國際易學聯合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🧛🏽♀️。著有《中華風物探源》、《中國民俗文化學導論》、《現代民俗流變》🙇🏽♀️、《民俗與文化雜談》、《上海史跡與風土》、《圖說中國近百年社會生活變遷》、《文化尋根》⚫️、《中國通•風俗禮儀》🗝、《中國神秘文化百科知識》、《上海民俗──民俗文化視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》、《水清土潤——江南民俗》🤶🏽、《越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綜論》、《風物考》、《民俗傳播學》等35多部著作,另有大量論著和文章散見於海內外報章雜誌🔉,並承擔多項上海市民俗文化研究課題。
報告簡介🧝🏽♂️:如同塞納河之於巴黎📯,泰晤士河之於倫敦🧑🏽⚖️,哈德遜河之於紐約……每一個國際性大都市都有自己的水系文化載體。有一句婦孺皆知的話語🚴🏼♀️,人們常說黃浦江是上海人的“母親河”,其實蘇州河堪稱上海人的“祖母河”🙇🏽♂️。千百年來🛀🏿,她靜靜地流淌,養育著生活在她周邊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人。
蘇州河不在蘇州🤾🏻♂️🙎🏽♂️,卻在上海境內🫴;一條河有兩種稱呼,在上遊的一段稱為吳淞江🦸🏿♂️,在下遊的一段稱為蘇州河。蘇州河得名在上海開埠之後🌛。這種情況在國內河流史上恐怕也是不多見的。
近世以來📊,蘇州河航道促進了民族工業的興起與上海的發展,蘇州河養育了上海城市文化精神😦👩🏿🦳,蘇州河沿岸正在塑造成一個集自然環境、歷史文化🛴、交通功能、休閑功能、娛樂功能於一體的河濱生態景觀走廊🦶。屆時🖕🏿,造幣博物館、印鈔博物館🐈⬛👨🏿🚒、印刷博物館、元代水工遺址博物館、紡織博物館、蘇州河歷史博物館等一批博物館,將集中繼承和展示蘇州河工業文明的歷史文脈。